来源:安徽网
据安徽日报报道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从海拔1629米的休宁县六股尖发源,新安江逶迤东流,流经千岛湖、富春江,汇入钱塘江。一江新安水,情牵皖浙两省。如今,新安江流域是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先行探索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地。
探路生态补偿,呵护碧水东流。2012年起,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下,皖浙两省在新安江流域实施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多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新安江模式”。新安江已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试点工作入选2015年全国十大改革案例和今年的《攻坚克难案例》。当前,我省正在全面推广“新安江模式”。
实施补偿机制,新安江畔环境更美了
——新安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8月初,新安江源头——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新安源村,来自黄山市、杭州市的百余名青年志愿者携手启动黄杭青年共护母亲河环保公益行动。从当月至年底,两地青年共同实施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研学交流、生态环保社会实践、黄杭企业绿色产业发展交流等项目。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新安江上游水质关乎长三角生态安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后,皖浙两省已实施两轮试点,每轮试点期三年,去年进入第三轮合作,由试点转向常态化。我省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推动试点工作。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改革纳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纳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工作范畴。每年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均进行专门研究部署。
试点以来,取得了三个积极变化:环境更美了,新安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每年注入千岛湖优质水量70亿立方米,流域两岸形成美不胜收的画廊;人居更美了,黄山市推出“生态美超市”,推广用垃圾兑换日用品,倡导新时代村规民约,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生活更美了,黄山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4%、10.9%,去年黄山市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居全省第一。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蕴含着丰富的实践创新和经验启示,试点经验被总结为“新安江模式”。“新安江模式”即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以生态补偿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新安江实践走上历史舞台,展现了时代担当。”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夏军认为,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取得了生态、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多重效益,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激发绿色活力,上下游共保一江清水
——黄山市推动全流域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升级;上下游推进产业共建、多元合作
在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有一座历经沧桑的明代古塔。塔下,新安江支流丰乐河缓缓流淌。曾经,塔边、河畔聚集着30多家化工企业,河水脏臭不堪。如今,登上古塔旁三层楼高的点将台,昔日高耸的大烟囱不见踪影,老厂房成为旧址。升级、搬迁、关停,黄山市引导规模企业统一搬迁进入循环经济园区,源头减排、控制污染。
治理沿线环境,整治工业污染,补偿机制开启绿色发展的强大引擎。首轮试点设置补偿基金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3亿元、皖浙两省各出资1亿元。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前两轮试点中,黄山市聚焦“水质更优”抓防治、聚焦“景色更美”抓联动、聚焦“产业更强”抓特色、聚焦“氛围更浓”抓引导、聚焦“制度更活”抓管理,累计投入逾120亿元推进新安江综合治理。黄山市及绩溪县共获得国家补偿20.5亿元、浙江省补偿9亿元、安徽省补偿10亿元。
推动全流域环境治理,前两轮试点中,黄山市实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点源污染整治、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225个,设立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促进产业转型和生态经济发展。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路径,当地聚焦“一杯茶”“一瓶水”“一尾鱼”“一路景”,做大做强茶产业、打造百亿水产业、推广泉水鱼养殖、发展全域旅游,形成绿色产业体系。
去年10月,皖浙两省续签生态补偿协议,上下游共建共保一江清水迈向常态化、长效化。“如今,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资源全域配置的生态共同体的一次重大机遇。”黄山市发改委负责人说,试验区在合作方式上,将由单一的资金补偿向产业共建、多元合作转型;在补偿范围方面,从原来的单一水补偿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扩展;
在产业延伸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探索将“新安江—千岛湖—富春江”打造成中国最美山水风景带和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引领绿色发展,“新安江模式”全面推广
——地表水断面、空气质量生态补偿相继实施,“十大工程”推深做实补偿机制
保护好山好水,我省正全面推广“新安江模式”。去年起,相继实施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
实施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我省建立“以市级横向补偿为主、省级纵向补偿为辅”的补偿机制,超标断面责任市支付污染赔付金,水质改善断面责任市获得生态补偿金。全省共有121个断面纳入补偿范围,涵盖境内的淮河、长江、新安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要湖泊。去年,全省共产生水污染赔付和生态补偿金4亿元。六安、阜阳、亳州三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获得补偿资金位居全省前三位。
实施空气质量生态补偿,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作为补偿资金。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对各设区市实行季度考核,以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季度同比变化情况为考核指标,PM2.5不降反升的,向省财政上缴生态补偿资金。去年,全省共产生补偿资金合计6617.3万元,16个市均获得补偿。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提升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我省将实施排污权管理工程、开发区发展工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等“十大工程”,到2021年,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指标持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长效版”“拓展版”“推广版”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