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千万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危机下往往潜藏着新的商业机会和模式。毕竟非常时期或许会压垮一些商业形态,但同时也是重塑消费观念、带来行业机遇的好机会。
本次疫情暴露了医废处置、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短板,政府投资、政策引导将进一步加强;多地采取复合措施为复产复工创造条件,重点行业企业在政策支持下或迎来转机;“非接触性”行业迎来发展大利好,如知识付费或线上教育等;高科技产业、高新技术将为发展动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那么,哪些行业有望迎来发展大利好?哪些经济新形态会涌现?
观察一:医废处理行业有望长期看涨
病例数量的激增带来了医疗废弃物和医疗废水处置数量的爬坡,全国各地医废处置能力捉襟见肘,尤其湖北多地医废处置问题和压力更为突出。
缺口就是商机!
以2月24日为例,当天全国共收集医疗废物2719.1吨,其中定点医疗机构的疫情医疗废物587.6吨,占总量的21.6%。截至2月24日,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5830.8吨/天,较1月20日前增加应急处置能力928.0吨/天。
记者观察发现,短期来看,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快速提高,离不开政策支持。比如,应急状态下,生态环境部加大监管和帮扶、支援的力度,对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正向提高影响大。同时,全国多地也出台了医废应急处置政策,确保医废处理能力提升。
但长期来看,依靠行政手段“急就章”,不是长久良策。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医废应急处置现实意义缺乏认识,等、靠、要思想明显。医废处置装备如转运车、转运箱、应急处置设施及现场处置人员等明显不足。
这意味着,医废处理行业将进一步对基础设施和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因而,对管理规范、技术水平高的企业来说,发展的蓝海就在眼前。
最近,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已经在暗示机会的到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要在2020年底前实现每个地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个符合运行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到2022年6月底前实现每个县(市)都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那么,哪些机会可以抓住?
专家指出,要在以地市为单位建设集中式处理设施基础上,合理开展一批就地就近小型非焚烧处置设施建设,作为合理补充;利用市场手段,进一步提高医废处置行业集中度,重点培育医废处置龙头企业。
抓大放小都可有所作为,相关企业良机已到!
观察二:政策支撑下各地发展按下快进键
信托逾期200亿,项目停工,全国百强房企中迪禾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资金链断裂;受疫情影响,恒大集团全国1246个项目停工至2月20日,停工共计25天;北京奔驰停工,日损失高达4亿元......
原有的计划被打破,原有的假期一再延长,疫情导致大量企业无法节后正常复工。“在保证防疫的前提下,我们要把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的工期尽量往前赶一赶。”“在复工生产中合理组织、科学调度,争取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这似乎成了各地相关负责人共同的心声。
最近,全国各地多举措促生产保民生,生态环境部门也纷纷制定措施,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监管和服务,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的项目和企业复工复产。
建立环境准入和执法服务事项两个“正面清单”,简化环评流程、畅通绿色通道、顺延行政管理时限等一揽子举措相继落地,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支持推动相关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协同推进好抗击疫情、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助力,为惠及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保驾护航。
各地生产建设在此背景下也按下了快进键——四川省对国家和四川省重点项目环评试行“预审制”、白酒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4市等,服务和助推高质量发展;辽宁沈阳等地对列入重点项目清单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建设项目,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一律提供“先批后审”等服务;广西钦州等地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强化服务、完善工作、现场指导。
记者观察发现,助力复产复工和经济秩序恢复,并不意味着环保监管和服务的缺失。相反,生态环境部门在疫情中加速向信息化服务和智能化监管转变,数百次视频会议、不间断的线上监测、24小时网络帮扶指导、无人机应用开启空中巡查,生态环境部门在此次战“疫”中的信息仗和科技仗,在减少人员接触的基础上把监管服务落到实处。
疫情后的大发展是必然趋势,生态环境部门全力助攻生产建设的各项政策均已准备到位,企业在确保达标排放、符合政策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开足马力向前进。
观察三:绿色生活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原有的习惯——从饮食方式,交往习惯,到出行办公,疫情悄悄地改变着生活,也塑造着新的生产方式。
此次疫情最早爆发地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至今仍被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起源地。部分人对“野味”的追逐使得野生动物交易屡禁不止,以至于酿成大规模疫情扩散的悲剧。
疫情推动了相关文件的出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相关决定,把禁食野生动物、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疫情改变了人们的食谱,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正在逐步革除;疫情也冲击了野生动物产业链条,这一产业就此被国家强制力量关在了牢笼里。
在工作方式上,“减少外出”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居家办公”异常火爆。据统计,2月3日当天,全国超过2亿人开启了远程办公模式,腾讯会议、ZOOM等网络会议平台顺势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服务器、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强。
记者观察发现,疫情中工业生产走到线上的步伐也加快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了口罩生产企业,构建了口罩生产企业和原材料企业的网络化供需通道,支持着湖南、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口罩生产厂家的产能保障。
发展机遇就在眼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疫情会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会带来大量投资,就像2003年非典一样,非典加速了电商的发展,此次疫情毫无疑问也会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
疫情带给各行业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云生活带动O2O等线上交易平台瞬时火爆;在线娱乐足不出户满足精神享受;“线下经济”受阻促进“线上服务”升级......5G、大数据、电子科技、医药等多个高新技术行业逆势发展,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传统行业和传统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向智能化方向转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也呼之欲出。